內容目錄
Toggle每到畢業季或離職旺季,就會冒出許多,護理師選擇單位的問題。由此可見不管是第一次就業或第N次就業,單位選擇上的障礙,總讓護理師困擾不已。
然而護理師單位選擇真的如此重要?對護理職涯的影響又是什麼?本文目的,就是來解答護理師在選單位時的所有疑問,幫助你做出合適的選擇。
護理師選單位的3大陷阱
這些問題,通常是眾人認為,能幫助決擇的關鍵:
1. 想知道哪個單位薪水高?
2. 想知道內向/外向人適合去OO單位嗎?
3. 想知道XX醫院急重症收應屆畢業生嗎?
不過這些問題的出發點,是以「社會或個人的框架」來找答案。忽略了護理工作特質,以及個人的優勢。

被框架所綁架的選單位思維可能導致你,即便進入預先設想的單位工作,內心仍然感到不滿意,甚至陷入單位一換再換的窘境。
護理師選擇單位時常見的框架,你中了幾項呢?
(1)以薪水高低做抉擇
為什麼薪水不該是唯一考量?
只專注於薪資、福利、津貼多寡,可能會讓你忽略了後續職涯發展的成長空間。
為了讓未來的職涯走的更遠、更廣,讓目前的這份工作,更好地接軌未來的職涯發展,因此我們不應單純以薪資的高低來做選單位的唯一標準。
(推薦閱讀:新人到資深護理師薪水大揭密:你需要的除了高薪,還有OO!)
(2)靠刻板印象選擇
其實個性外向或內向,和日後能否適應該護理單位、得到好的發展,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嚴重。
工作單位就像一個樂團,會需要不同技能的成員,才能組成出色的樂團。
因此與其抱持著「我一定做不來」的悲觀心態,拖一天算一天。不如把重點放在自己的身上,找出自己在單位中的優勢,並盡力發揮,在工作中累積經驗與成就感,換取未來進入理想職業的籌碼。
例如,Missie就是一個非自願進入外科病房的慢動作內向代表。的確,外科病房的快步調時常讓我感到吃力、千篇一律的手術常規也讓我覺得無聊沒有成就感。
但是後期我發現,善於評估病人的需要、以及規劃的優勢,讓我在出院準備工作中得到成就感,也因此接受病患表揚上台領獎。
(3)只考慮急重症
也不是不行,只是要再深入問自己,只考慮急重症的原因是什麼?
如果是因為有明確志向,例如,為了未來可以加入航空醫療、獲取校護甄選加分資格,而非急重症不選這類的原因。在這個狀況下,選擇急重症的原因很明確,有強烈的企圖心,進入後比較能扛住急重症的壓力,選擇了也不容易後悔。
然而,如果不是因為有明確志向,而是例如認為急重症可以學到比較多,就再深一層問自己,所謂學到比較多是指什麼?相信深入追究後,一定會對是否一定要進入急重症有不同的想法。
切勿不深入思考,非急重症不選的原因,而執意要進入急重症。尤其是護理新人若不清楚自己進入急重症的原因,較容易因為高壓與挫折而產生後悔或現實休克。
(推薦閱讀:護理師工作生存指南:5大臨床現實挑戰,沒準備好真的會崩潰!)
這些迷思害你選擇困難
現在你已經能跳脫,常見的護理師單位選擇框架:靠薪水、靠刻板印象、只考慮急重症等因素。若還是無法下定決心,那麼可能被常見的求職迷思給困住了:

- 誤以為要找,可以待到退休的護理單位。
- 擔心被一開始的選擇定型。
- 不是不想而是害怕做決定。
(1)誤以為要找可以待到退休的單位
隨著科技與AI的快速進步,已經有許多工作逐漸被取代,我們可以明顯的看到銀行櫃檯人員的減少與線上客服的增加。社會上也出現了過去沒有的工作,例如AI訓練師,未來更有許多工作尚未被發明。
這個世代的我們,更該盡快認清現實:「第一份工作不再是最後一份工作」。
職涯不再是一條路走到死,而是順應時代變遷,及個人生涯發展的動態過程,每2-5年都有變化、需要做調整。
(2)擔心被一開始的選擇定型
除了擔心作出選擇,等於把其他選項的門都給關上了,我們更害怕的是被定型。
然而,做出選擇除了是解脫,還能替我們開啟更多門。
因為只有透過實際工作,我們才能真實的體會到,現實與想像的落差:「原來工作中的某些面向會打擊我」、「反而工作中這些事情能帶給我成就感」。
透過這些工作中的寶貴碎片,才能進一步拼湊出理想職涯的下一步。並且作為有臨床經驗的護理師,未來可以轉換的機會只有更多!(推薦閱讀:誰說護理系出路窄?畢業後只能當護理師?瞭解護理的優勢和5大選擇)
至於如何避免被定型,則可以用下面3個方法來破解:

1. 提升職場通用的軟實力:
問自己,希望透過目前的這份工作,來提升什麼樣的軟實力?
答案可能是溝通力、團隊合作、組織領導、問題解決能力等等。
並善用工作中的實戰機會,來磨練自己的軟實力,獲得職涯下一步的談判籌碼!
2. 培養其他護理專業技能:
問自己,是否對護理其他專業領域深感興趣?
你可通過院內培訓,來探索或轉換到護理其他領域:
像是急重症、產兒、刀房、專科護理師、小組長(行政相關)、臨床教師(教學相關)。
也可以在職考取專業證照:
如糖尿病衛教師、造口護理師,讓專業更上一層樓。
3.培養轉職或斜槓技能:
問自己,是否想過探索護理以外的領域?
答案是肯定的你,可以利用下班時間,先從研究轉職的選項開始,透過自修或進修,逐步滿足目標職缺必備的資歷與條件,為成功轉職鋪墊良好的基礎。
答案是不確定你,也可以先從個人興趣探索出發,例如學習最近流行的編織、皮拉提斯、外語等等。
從探索開始,到培養一份興趣,除了是追求自我實現,這一份熱忱也可能轉化成額外收入或創業的契機。
(3)不是不想而是害怕做決定
不論是社會新鮮人,還是職場老鳥,面對職涯選擇,那種「生命操之在我的恐懼感」都不可能會減少,這是承擔責任的必經過程。
但殘酷的現實告訴我們:先進入職場比猶豫不決重要!
因為,任何選擇都能讓你成長,停滯不前反而一無所獲。
並且人們成家後,通常易受制於種種責任的束縛,較難以做變動,逐漸定型後的面臨轉換的壓力變大。所以希望職場新鮮人能好好把握,剛離開學校,到成家前這段期間。
因此別浪費時間,等待最完美的選項出現。下面會教你,護理師單位選擇心法!
護理師選單位的底層邏輯
護理職場的現實是,沒有百分之百完美的職場,也不需要等到完全確定才行動。選單位時只須謹記:「專注可控的,調整不可控的。」
專注可控的:清楚你的個人需求
你可以掌握的部分,來自於對自己的深入了解,包含:
思考你的主要需求:例如
「我想盡快當上專師,希望找能快速累積臨床經驗的職場。」
「我擔心壓力過大會failure,希望找能慢慢適應臨床的單位。」
「我夢想盡快存到買房頭期,希望找加班費津貼高的單位。」
「我希望能一邊工作一邊進修,希望找能準時下班的單位。」
當你專注在自我的需求,選擇會變得更有方向感,而不再只是隨波逐流或被外界意見左右。
如果你並不清楚現階段自己需要的是什麼?預約我的【生涯設計諮詢服務】,透過一對一諮詢,幫助你釐清現狀與職涯方向。
調整不可控的:掌握 70% 的確定性就可以嘗試
在護理工作中,總會有一些無法完全掌控的因素,例如:單位氣氛不可知、未能如願進入第一志願等等。
我們永遠無法預見所有變數,但這不代表你要停在原地。70% 確定方向,30% 留給學習與適應:只要你對這個選擇有七成的把握,剩下的三成就交給行動後的調整來補足。
對於不可控的部分,也能透過面試或實習,事先瞭解是否有改變或適應的空間來避雷。(推薦閱讀:新鮮人護理師求職:第1份工作不踩雷,教你職涯起點如何穩扎穩打)
結語:用心拼貼自己的護理職涯
工作就像一幅職涯拼圖中的一小片,拼圖中有彩色的部分,也會有陰影。
不過,沒有陰影的圖畫不會動人,而那些高低起伏的經歷,正是讓你的職涯更有層次與深度的關鍵。即使某個工作選擇帶來挑戰或不如預期,你仍然可以透過其他經歷,拼貼出屬於你的理想人生。
選單位並不是一輩子的承諾,而是讓你更認識自己的過程。
如果你仍對選單位感到迷惘,或想要更清楚自己的職涯方向,預約生涯設計諮詢。我將幫助你釐清個人價值觀,設定目標,讓你不只是「找到工作」,而是打造符合自己理想的護理職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