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容目錄
Toggle剛畢業的你,是否在護理師求職的起點感到迷茫與焦慮?一邊思考五花八門的工作機會、一邊煩惱面試的確燒腦,但這也是你探索理想職涯的重要開端。
其實,第一份工作不必完美!而是累積經驗與成長的機會。在這篇文章中,我們將帶你了解護理師職涯發展前景,從設定第一份工作的目標、篩選工作機會與面試準備,幫助你更自信地踏出第一步。
護理的職涯充滿可能性,只要勇於嘗試,未來一定能找到符合你價值與目標的方向。現在就讓我們一同開始這段職涯旅程吧!
前言:護理師求職的前景
護理是一條充滿成長性的職涯道路。以台灣為例,護理新鮮人的平均年收入穩定,而隨著經驗累積,你還可以晉升至小組長、護理長、專科護理師等進階職位。
醫院基層護理師平均月薪(含津貼與年終)
- 年資1年以下:43,897 ~ 58,474元
- 年資1-5年:51,515~66,768元
- 年資5-10年:56,197~75,162元
(延伸閱讀:新人到資深護理師薪水大揭密:你需要的除了高薪,還有OO!)
另外因為新冠疫情,全球嚴重的護士荒也引發世界各國的重視,進一步凸顯了這個職業的需求量,與海外發展機會。此外,隨著長期照護與健康管理的興起,護理師在新興領域中的機會也愈加豐富。(延伸閱讀:誰說護理系出路窄?畢業後只能當護理師?瞭解護理的優勢和5大選擇)
新人護理師求職指南
(1)職涯目標設定
一般而言,都會建議新人先進入臨床(地區以上醫院)工作2年,未來會有較多元的職涯發展空間。
因為像熱門的護理相關職缺,例如專科護理師要求要有3年以上臨床經驗、校護則需要4年。
即便你現在對護理工作興趣一般、或想要儘早轉換跑道,都還是建議可以先嘗試臨床工作1-2年。這不只能讓你透過臨床工作累積軟實力,以及財富。透過工作經驗的累積,我們也能更清楚自己喜歡什麼、不喜歡什麼,未來職涯的道路會更加清晰。
(2)護理師求職避雷針
雖然護理師職缺多、求職相對容易,新鮮人在找工作時,除了關注薪資,更要找到友善的職場環境,才能讓職涯有好的開始與發展。

3大友善職場指標
- 低離職率:
可以透過網路論壇如Dcard、PPT護理版打聽該院人員流動率如何。 - 高員工滿意度:
現在不少醫院,會在網路上公開自家員工滿意度調查。搜尋引擎輸入 「醫院名稱」+「員工滿意度」,也許會有相關資料。 - 薪資有成長性:
可到公部門平台護助e起來,查詢各家醫院填報之不同年資護理師薪資。來了解該院薪資的成長性。
過去大多只能透過詢問認識的在職護理師,來瞭解一家醫院的流動率、員工滿意度,和薪資成長性如何。期望未來有更完善的平台,讓職缺資訊更公開透明,除了讓求職者不要踩雷,也希望能透過求才市場良性競爭,讓護理職場有所改善。
(3)小撇步:從面試中觀察職場文化
剛畢業時,Missie曾在同一時間,參與2家醫院面試。
第一家醫院,面試過程就像「入學考試」。除了筆試、面試時還要求現場回答護理技術。並且,要求面試者把不想被分派到的單位一一列出。因為我當時填了超過5個不想去的單位,就特別被面試考官關切,暗示我的行為「會讓醫院難做事」。
整場面試下來,我的感覺是「醫院不在乎我想如何發展、我的特質適合如何發展,只希望我能全力配合」。
第二家醫院,面試有筆試和「團體面談」。這個團體面談至今讓我印象深刻,考官要我們輪流向所有面試者自我介紹、並且說說自己「未來想往哪個領域發展」。沒有發言順序、也沒有具體的評分標準,考官不主導只從旁觀察,全程由面試者們自由發揮。
當時我完全沒有想過,護理師面試能有這種形式,並且相較上一家醫院,感覺自己受到重視、未來可能有較多發展的空間。因此當下就決定若面試上,一定要來這邊工作!之後,雖然我還是離開了這家醫院,但它目前仍號稱「永遠有一疊護理師履歷等著進來」

- 留意面試形式,瞭解醫院的職場文化:
面試形式反映醫院的行事風格與文化。例如,若面試過程像「入學考試」,可能重視規範與服從;若偏像「面談」,可能更注重個人發展與團隊合作。 - 觀察面試中的互動細節:
面試中提問的內容與方式,能透露醫院是否關注員工的需求與成長。例如,若主考官詢問你的職涯規劃或個人特質,表示他們較重視員工的長期發展。 - 感受面試過程的尊重程度:
如果感覺被挑剔或脅迫,例如被問到「有家庭後是否會離職」等NG的問題,這可能暗示醫院對員工缺乏支持與尊重。
(4)新人護理師面試準備
避免以下常犯錯誤,讓你的面試更加順利:

- 忽視儀容細節:
白襯衫與黑褲子是安全牌,然而選擇在穿搭上適度嶄露個人風格,可以讓人留下印象。不論是哪一種面試穿搭策略,都要注意以下幾點:- 遵守穿搭原則:全身穿搭配色不超過3個顏色,保持視覺一致性。
- 注意細節:衣物不可有污漬,並且熨燙平整。若穿裙子,記得搭配絲襪。
- 妝容:避免濃妝艷抹,髮型簡潔、香水清淡不刺鼻、美甲挑素雅的款式,才能給人舒服的印象。
- 不重視守時與禮貌:
遲到或對面試官缺乏基本的禮貌絕對會留下負面印象。- 提前出門:預留塞車或找停車位的緩衝時間。
- 謹記基本禮貌:例如進門時別因為太緊張忘了敲門,並記得向考官「主動打招呼問好」,結束時記得感謝對方的時間與機會。
- 回答問題過於空泛:
用一句話「我想、我會、我應該會……」來回應面試問題,不僅缺乏說服力,還讓面試官難以看出你的能力與專業。- 善用「為什麼」來延伸回答。
- 以個人經驗為例,可以運用 STAR 法則(情境、任務、行動、結果)組織答案,使回答更說服力。
- 範例:當被問到「你認為臨床工作最重要的是什麼?」
除了回答:「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安全。」可以進一步延伸與舉例佐證:
「為什麼呢?因為,病人住院期間若因環境或照護疏失而跌倒,可能導致住院天數延長,甚至引發院內感染。我非常重視安全,就是為了讓病患擁有最好的照護結果。」「在實習期間,我曾以防跌為主題撰寫實證報告,並在實習過程中實踐防跌措施。例如,我會主動確保病床高度調整至最低、將呼叫鈴和常用物品放置於病患伸手可及的範圍。」
- 誇大或捏造事實:
很多新人擔心經驗不足會被淘汰,於是遮掩或不敢承認自己的劣勢。然而說謊、憑空捏造個人經歷,是面試大忌,尤其新鮮人更是容易被看穿。- 坦誠自己的不足,並展現學習的積極態度更能打動面試官。
- 例如,可以說「雖然我臨床經驗有限,但我在實習時總會積極向臨床學長姐提問。」比起誇大不實更加妥當。
(5)面試結果不如理想,該怎麼辦?
許多新鮮人會把醫學中心、急重症單位擺在第一志願。但一開始未能如願進入心目中的職場是很常見的情況。然而,這並不代表機會就此消失。
只要確立自己的目標,仍有多種路徑可行。例如,有些人一開始沒如願進入醫學中心,但選擇先到較小的醫院累積經驗與實力,後來也一樣成功進入醫學中心。也有許多人一開始被分配到病房,後來透過內部轉調機會,如願轉到自己心儀的單位。
第一份工作不必追求一步到位,反而能帶來這些意外收穫:
- 穩扎穩打,累積實力:
與其「猶豫不決」是否報到,或「堅持到底」非特定單位不可,不妨把第一份工作當作探索的起點,並同時累積經驗。例如,即便志願是進入急診,也能先從普通病房先將護理技術紮實地打下基礎,之後進入急診時,在相對病房較為高壓嘈雜的環境下,也能有條不紊的執行打針抽血,更好的接軌急重症工作。
- 發現新的可能:
像Missie一直都認為自己的個性慢條斯理比較適合走內科,但偏偏在換工作時被指派去外科。幸好當時有轉換心態,心想「一直待在內科,去外科看看說不定會有新的收穫」。沒想到外科對Missie而言是天堂!相較內科病人需要長時間照護,改善緩慢且病情反覆,容易讓人沮喪。反之,外科則能較快看到術後病人的恢復與改善,帶來滿滿的成就感。

總結來說, 第一份工作不必追求一步到位,而是將其視為職涯的起點與探索的機會。無論結果如何,累積的每一步都能為未來鋪路,甚至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!
結語:找到好工作的關鍵─以自己作為出發點
Missie鼓勵大家在臨床工作1-2年,累積實力與經驗,這能為未來的護理職涯奠定良好基礎。然而,如果你在就學或實習階段就發現護理並非自己熱愛的道路,那麼勇敢追求夢想的職涯也同樣值得支持。
不管畢業後選擇進入什麼樣的職場,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的需求與優先順序,並保持開放的心態。不要害怕比較或嘗試,因為每個選擇都能帶來寶貴的學習機會與啟發。
記住,第一份工作只是職涯的起點,而非終點。 探索自己的價值,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,你終將在職涯的旅途中,找到屬於自己的光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