護理師學長姐制太崩潰?別讓它成為壓倒我們的最後1根稻草!

NP012_護理職場太難熬

面對護理師學長姐制,你是否感到壓力山大?網傳各種被學長姐欺負的流言,讓你還未真正進入臨床就想打退堂鼓?要順利在護理職場中存活難道只能靠運氣?

許多人在網路上發洩情緒後,仍然摸摸鼻子繼續做下去,或者乾脆離職。但這樣的模式並沒有真正解決問題,當事人回到臨床仍無法面對學長姐,繼續被摧殘心靈;也可能因衝動離職,影響個人的護理職涯發展。

本文將解析你最在乎的護理師學長姐相處問題,並教你如何有效應對、找到適合的解決方向,無論選擇留下或離開,都能帶著更清晰的方向前進。

有問題的護理師學長姐制度

護理師學長姐制的壓力,是踏入臨床最讓人無法消化的,究竟學長姐們為什麼媳婦熬成婆了,要反過來對新人施壓呢?

護理職場為何特別強調輩分文化?

由於醫療工作人命關天、容不下一點錯誤的特殊性,大大地影響護理職場的教育方式:

為了讓新人快速吸收 =「聽前輩的經驗就對了!」
為了避免新人一再犯錯 =「新人就是要罵才學得會!」

因此發展出了高壓沒人性的職場輩分文化。所以我們會感到學長姐的教導方式「非常嚴厲」、「沒有商量的餘地」。

雖然學長姐制出發點是良善的,目的是讓新人快速熟悉臨床工作,避免失誤造成不可挽回的結局。但這種制度在傳承過程中難免變本加厲,或被無限上綱:「只是不小心而已,就被放大檢視」、「只是想照自己的步調做事,就被當成不尊重學長姊」真的讓人好想逃離。

[回到目錄]

錯不在人,而在體制

幾乎所有學長姐,也都是這樣痛苦過來的,有的學長姐不知不覺就認同,並不經思考就「傳承」了前輩的教育方式:「新人用罵的最有效」、「照學姊說的做就好」。

實務上,只要有幾年臨床經驗,就會被指派教育新人。在帶領新人前,體制沒有教我們的學長姐如何勝任教育者─如何擔任學長姊的角色。在這種背景下,學長姊只能延續過去的經驗來帶學弟妹。

然而過去安全、快速有效的學長姐制教法,放到現在漸漸不適用了。

例如,剛入職時我曾被要求:要在2分鐘內鋪好一張床。

那時正是冬天,光要把厚重的冬被套上被套,手就已經痠到不行,學姊就站在門口盯著手錶倒數,簡直不要太為難人。

先不說後來醫院都採用太空被了,不需要再辛苦套被套。但也許那位學姊從來都沒搞清楚,真正應該要教的,是時間分配管理觀念「不要在鋪床這種小事上浪費時間」,而不是鍛鍊新人的臂力來省時間。

[回到目錄]

面對學長姐壓力,只能忍耐或離開嗎?

既然學長姐制根深蒂固,體制也非身在基層的我們可以任意改變的,難道受不了就只能離開、或繼續忍耐僵化的護理職場嗎?

我們都知道,有時候不得不做不喜歡的工作。但被情勢所逼,和盲目遵從職場規則,完全是兩碼子事。

如果想要讓護理工作變得更有意義、更快樂,我們需要學會,分辨哪些職場規則應該遵守,哪些則應該被打破:

(1) 擺脫受害者心態,找回主導權

受害者心態是我們面對困難、或不公待遇時的一種心理反應。但如果長期不自覺,不只會陷入無助的深淵,無法找到改變的突破點,甚至阻礙你的職涯發展。

面對學長姐時,檢視自己是否經常出現以下想法:

  • 「我的學姐故意刁難我,所以我工作才會這麼痛苦」覺得自己的困境都是外界造成的,如制度的壓迫、或某些人的惡意導致的。
  • 「學長姐制度太可怕了,我根本不可能適應」經常向身邊的人抱怨,但沒有採取實際行動來改善情況。

  • 「阿長應該要處理這些學長姐,而不是把新人丟在那邊」期待他人來解決問題,或希望外在環境改變,而不是自己主動尋求突破。
  • 「護理界太黑暗了,我只能撐到撐不下去為止。」陷入負面情緒,對未來感到絕望。覺得事情永遠不會變好,對自己的護理職涯發展喪失希望。

這些都是被受害者心態困住的特徵。

與其等待環境改變,不如主動調適,與學習應對策略,這樣無論是在目前的職場留下,還是選擇轉職,都能讓你擁有更多的選擇權與職涯成長!

(想知道如何分辨職場霸凌PUA?推薦閱讀:好的護理長帶你上天堂:新鮮人護理師該如何與護理主管相處?)

[回到目錄]

(2) 學會設定界限,不該照單全收

面對學長姐的批評指教,可以感到生氣難過,躲起來哭泣,或找人訴苦,這些都能有效的宣洩你所承受的壓力。

然而學長姐的指導方式,不一定完全合理。要真正擺脫負面情緒,一定要靜下來思考:

「 這些批評是出於專業考量,還是只是沿襲職場潛規則?」
「除了挨罵,我是否能從中學習?還是只是被當作受氣包?」

正如賈伯斯所說:「你現在所謂的規則,都是由不比你聰明的人創造的,你可以改變它,也可以影響它。」因此,我們應該聰明地篩選學長姐的建議,留下有建設性的部分,而對沒有意義的指責則不必照單全收,讓它阻礙我們學習與成長的步伐。

[回到目錄]

(3) 練習表達,互相尊重

有次,我的學姐又在走廊上大聲指責我,當時的我已經獨立工作一年,但她仍然用過去對待新人的方式對待我。我終於鼓起勇氣,鎮定地對她說:

 「我可以跟你到旁邊說話嗎?」、「你剛剛對我說話的方式讓我很不舒服,我想我們之間有誤會需要說開。」

學姐當下愣住了,之後便不再用同樣的態度對我,甚至在我離職時還私下傳訊祝福我。

這次經驗讓我體悟到:「如果沒做錯,就不需要道歉或默默承受。」、「尊重自己,別人才會尊重你。」不論對方是學長姐、護理長,甚至是病人,我們都有權利表達自己的感受與立場,獲得應有的尊重。

[回到目錄]

(4) 照顧自己,尋找合適的出口

除了建立應對策略,自我照顧也是適應職場的重要一環。我們可以從日常生活的行動開始,例如:

  • 找同期生或朋友傾訴,建立支持系統。
  • 運動、出遊、寫日記,幫助消化負面情緒。
  • 定期檢視自己的狀態,提醒自己適時休息。

如果工作壓力已經嚴重影響身心健康,甚至讓你痛苦到無法忍受,請記住——暫時離開並不是逃避,而是對自己負責。

過去上班通勤時,我偶爾會感到心情特別糟糕,於是開始使用心情溫度計來評估自己的壓力。這個方法對我來說,並不是找藉口逃避上班,而是提醒自己,心理狀態和身體健康一樣需要被關注。允許自己有一個「不去上班的選擇」,至少讓自己知道,撐不下去時是可以休息的。

如果狀況還沒有嚴重到,需要馬上離職,也不要放棄尋找是否能內部轉調的機會。

[回到目錄]

小測驗:你該留下、轉調,還是果斷離職?

請根據你的真實感受,為以下問題評分:(1 分 = 完全不符合、2 分 = 有點符合、3 分 = 普通,說不上來、4 分 = 大致符合、5 分 = 非常符合)

  1. 我已經出現與壓力相關的身心症狀,例如失眠、焦慮、情緒低落,甚至影響日常生活。
  2. 每天想到要上班,我就感到極度焦慮、痛苦,甚至懷疑自己是否選錯單位。
  3. 即使下班了,我仍然無法放鬆,經常帶著負面情緒,影響生活甚至影響人際關係。
  4. 我在工作中遭受不公平待遇或職場霸凌,並且已經嘗試溝通或申訴,但問題依然無法改善。
  5. 工作時我總是擔心被責備,卻找不到人可以幫助,這讓我越來越沒自信,工作表現也受到影響。
  6. 我發現自己對護理的熱情正在減退,越來越覺得這份工作不適合自己。
  7. 我完全不期待在臨床長期發展下去,這份工作對我來說只是短暫的過渡。
  8. 我沒有意願嘗試內部轉調到不同單位或職務,因為我認為這無法改善我的現狀。
  9. 我對工作越來越無感,比起繼續待下去,我更嚮往其他工作的發展機會。
  10. 我已經清楚自己想要轉職的領域,並且有具體的規劃,正在為轉職做準備。

計算你的總分,對照以下結果!

  1. 10-20 分: 適應與調整策略,仍可嘗試改變
    你的困擾可能來自特定的職場問題(如人際關係或科別不適應),但並不代表護理職涯已經走到盡頭。
  2. 21-39 分: 騎驢找馬,邊工作邊尋找轉職機會
    你已經對目前的工作環境感到不適,但可能還沒有下定決心離開。
  3. 40-50 分: 果斷離職,規劃全新職涯
    你的狀況已經到了「這份工作影響身心健康」的階段,繼續留下可能會讓你的職涯發展受限,甚至影響心理健康。

這個測驗可以做為 職涯方向的參考建議,但每個人的情況不同,若你需要更深入的個人化建議,建議你預約生涯設計師諮詢,幫助你做出最適合的決定。如果你的困擾已嚴重影響身心健康(如焦慮、憂鬱、職場霸凌等),則建議尋求心理諮商師或工會的專業協助,以獲得更適切的支持與改善方案。

[回到目錄]

結語:無論留下還是轉換,我們都能主導自己的職涯

如果你正在掙扎於「該留下、轉換,還是離開?」的選擇,請先給自己一點時間,溫柔地接納內心的聲音。

護理職場的挑戰確實不小,無論是高壓環境、人際關係,還是對未來的猶豫,都可能讓人感到疲憊與迷茫。這種感受是正常的,你並不孤單。希望這篇文章能幫助你找到適應護理師學長姐制度的方法,並讓你在護理職涯發展中感受到更多的支持與選擇權。

請記住,我們的職涯不該只是別人期待的模樣,而是由我們自己設計。無論你的選擇是什麼,都應該基於內心真正的需求,而不是來自壓力或無助。如果你需要更貼近個人需求的方向,或者想找到適合自己的行動計畫,我很樂意透過 生涯設計諮詢,陪你一起梳理思緒,探索可能性,並支持你走向更適合自己的道路。

Picture of 護理有可能

護理有可能

陪伴護理師實現理想工作與生活

返回頂端